我想,大家很小的時候,都一定聽過張良遇黃石公的故事。黃石公,就是那個要張良去橋下撿回鞋子,又要張良三次晨早去見他又發脾氣的老人家。

好些年每次遇到這個故事,都只覺得這老人家很奇怪,怪得印象深刻,又不明所以的為甚麼要講這個故事。
小學中學的老師,都會教我們,要讓老,有耐性等,來解釋當中的美德,但在我的意識裏就是覺得沒有過麼簡單。
大學時,讀史記的課,又讀過一次《史記‧留侯世家》,囫圇吞棗,其實也沒有好好思考過,留意裏頭的細節,認真要「打屁股」。
今天,因為一件工作,我不得不好好讀一次《史記‧留侯世家》的原文和白話,又再一次讀到張良和黃石公的故事,忽然就明了些甚麼。

為甚麼黃石公遇的是張良?為甚麼死要張良比他早到?為甚麼提張良十三年後找到那塊黃石就是他老人家?
這先要解的是第二題問題,也是最奇怪的地方。
黃石公死要張良比他早到,多說是考驗張良的耐性,要忍得。其實關於「忍」這一點,撿鞋子一關已經考過了,實際是在教張良第一課。

「先到」的槪念,換成實質一點的說法是「先着」。
黃石公要授張良的是兵法,但再好的兵法技巧,再好的謀略,不能好好抓緊「時機」和「關鍵資訊」,都會棋差一着。所以要「先着」,早一步預先想到時點,就能察備有關的重要人物,從中找到機會,就是平常說的「洞識先機」。有了這個「先着」,就能部處展開計謀,計謀在「忍」的前題下,不動先機,最後即使不出奇,也可制勝。

黃石公遇張良,從這「先着」去想,就能看到黃石公實際也是在運用「先着」。他絶對不是隨意遇着張良而贈兵法給他,而是一定精心事先觀察一番,再用故事中發生的事來考驗及教導張良的,這些考驗,也當然是觀察後知如何對應張良而為。

然後我們再用這「先着」去看《留侯世家》,你就會發現很有趣。張良的計謀,如:燒棧道安撫項王、請四老人鞏太子等,都有「先着」。不是表面的你問我答那麼簡單,而是有點「張良早就知道」。及看到十三年後找到黃石,不也是黃石公預先算好了麼?

太史公曰寫到關於神奇和異數,說得好像神怪以的。但查實,古時能洞察十三年後的事,是不是不可能呢?我們也有說古人總有高人能預知未來的事(你不就想到孔明了?),比起訊息萬變的今天,古時的人要預知一些未來極可能發生的事,在「先着」來論之,也不是完全不可能。

再論到黃石,總在同音的命運下,想到「王石」。「王石」,王的基石,不就是王的老師嗎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《史記‧留侯世家》[ 摘錄 ]

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;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,直墮其履圯下,顧謂良曰:『孺子下取履!』良鄂然,欲毆之。為其老,彊忍下取履。父曰:『履我!』 良業為取履,因長跪履之。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良殊大驚,隨目之。父去里所,復還。曰:『孺子可教矣!後五日平明,與我會此。』良因怪之,跪曰:『諾!』五日平明,良往,父已先在,怒曰:『與老人期,後、何也?去!』曰:『後五日、早會!』五日雞鳴、良往,父又先在,復怒曰:『後,何也?去!』曰:『後五日,復早來!』五日,良夜未半、往;有頃,父亦來,喜曰:『當如是!』出一編書,曰:『讀此,則為王者師矣!後十年興。十三年,孺子見我濟北,穀城山下;黃石、即我矣!』 遂去,無他言,不復見。旦日、視其書,乃太公兵法也。良因異之,常習誦讀之。